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破解融资难问题
2009-9-21 10:11:09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限于自身发展欠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缺乏必要的担保和抵押等原因,中小企业常常被融资难问题困扰。不过,在山东和四川的一些地区,上述问题正在有所改变。
记者日前随中国人民银行到山东、四川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项核心措施。
诚信是企业获贷的名片
几年前还面临“贷款难”问题,现在却有银行主动送“贷”上门。山东省寿光蔡伦申兴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国德将这个转变归功于银行推动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参加了信用评级,有了信用级别后,不少银行望‘级’而来,虽然目前我们不需要贷款,但已与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意向,这都是参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桑国德说。
“企业信用是企业跨入银行大门时的名片,是银企合作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是否能够吸引更多有活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入驻,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李明昌说。
“信用评级报告是一张信用名片,哪家企业好,哪家企业孬,信贷员心里很明白,就敢于给企业放款了。”桑国德认为,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不讲信用,而是中小企业缺乏甚至没有透明的信用纪录,缺乏甚至没有社会公认的信用评价。
川鲁企业诚信建设架起银企合作桥梁
“银企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和信息失真是制约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和中小企业扩大融资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李亚新说,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就是依托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进而实施信用评价,帮助中小企业树立信用意识、积累信用财富。
济南分行自2006年7月开始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收集和保存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主要经营和财务指标信息、信用信息、遵纪守法信息等,架起银企信息沟通、互信的桥梁,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据介绍,目前,济南分行已为24000余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在参与征信的中小企业中,有1098户企业已取得金融机构的授信意向,有353户企业已取得贷款,贷款总额4.62亿元。
四川省在对企业实施诚信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还对企业实施黑红名单制。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李明昌介绍说,在成都、绵阳等地,进入诚信红名单的企业不但会被媒体通报、获得政府的奖励,而且在银行贷款方面会得到更加便利的条件,获得更宽松的融资环境。相反,进入诚信黑名单的企业,会遭受被金融机构内部通报的惩戒。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为金融机构建立一个客户资源库,增强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而且也在企业间形成一种示范,最终架起银企良性合作桥梁。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需多管齐下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尚未出台信用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各项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存在企业信用意识较为淡薄,社会认知度不高,立法滞后等问题。
“中小企业贷款难,其实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问题。”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除了涉及到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诚信体系,还与企业自身实力提升、金融机构观念转变、金融司法环境改善等环节息息相关。
黄小祥认为,中小企业贷款难体现出现阶段资金这一生产要素的稀缺性特点,在资金的提供上,我国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处于强势地位,是金融活动的垄断者而不是参与者,这需要金融机构转变观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小企业贷款,涉及企业、银行、中介组织、政府、司法等多个单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所能独立完成,离不开社会诚信环境建设,离不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自身实力的提升,离不开金融机构服务观念的转变,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还需多方发力,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