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伟大意义
2009-9-21 10:42:02
目前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质量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也就是要求把它纳入到整个信用建设体系中去,质量信用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信用体系,是从源头抓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根本之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信用在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随着居民的消费从量的增加转变到质的提高,工业化重点将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小的方向转化,质量信用在未来市场中的作用更加突现,质量信用的高低,成为能否把握战略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状况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逐步实现由卖方经济向买方经济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跨越。开发性经济已形成,质量和信用进入到战略层面,价格竞争转变为质量竞争,以质量求生存,以信用求发展已深入人心。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它是加强企业监管促进规范运行的需要。如果企业普遍信用缺失,整个市场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市场经济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信用制度本质上是经济利益调整的制度,建设企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更是企业规范和监管的重点,是建设企业自身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的要求。
信用,不仅是企业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高效运行,凝聚员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体现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如果一个企业不守信,就意味着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使自己得到某方面的好处或便宜,而守信则意味着在确保自己利益的同时,也确保了别人的利益。其实,企业守信与否,最根本的目的或动机都是获得利益。不守信的企业虽然能获取暂时的利益,但由于没有进行信用交易的基础,难以得到长期的、稳定的利益,最终玩火自焚。
2.它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诚实守信。信用危机,道德沦丧,不仅扰乱了经济秩序,而且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影响社会的稳定。信用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原则,而且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良好的信用环境不仅关系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和基础。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更是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中华民族安定团结和繁荣昌盛的需要。
第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信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具有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民族,“诚信为本”更是千年传承、历久弥新。企业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思想道德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不能适应新的实际,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未形成。在经济活动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偷税漏税、不讲信用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类现象腐蚀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风气,不仅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同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道德相背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企业都应从点滴做起,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立诚守信任重而道远。
3.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
首先,市场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大部分交易并不是在获取充分的信息后才进行,为了节省获取信息的成本,不少消费者更多地依据商品的产地、生产商、品牌等决定是否购买某商品,即依据企业信用来决定交易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往往不对称。然而,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且其边际成本又是递增的。显然,如果企业普遍诚实守信,则会节省获取信息的时间、精力、财务等成本,交易效率就会更高。信用缺失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带来了严重损害。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由于市场交易缺乏信用监督,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为无效成本。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6000亿元。因此,分析我国现阶段信用管理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可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否正常有序运行,决定着资源能否合理有效流动,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目前而言,普遍存在着信用体系发展程度低,信用秩序混乱,信用缺失现象严重等问题。比如大量银行贷款愈期变为呆账、死账;企业间资金相互拖欠,三角债盛行;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层出不穷;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和价格欺诈等等。企业信用的沦丧,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大增加了交易风险、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经济秩序,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发展必须的正常融资行为,银行不敢轻易放贷,证券交易信誉受损,消费者对商品购买的欲望减弱,更影响扩大内需和经济持续增长,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决定的。企业必须树立诚信至上的观念,才能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商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从政府到民间在一切管理、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中,都必须诚实、守信,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联系是以契约和信用为基础的。因此,企业信用将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逐步确立的过程。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最后,是解决企业一些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资金筹集的基础是企业的信用,换言之信用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基本途径。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乏力等一些问题,都与信用建设程度脱不开干系。约有3/4的中小企业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且资金不足的紧张状况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再如,刺激消费需求,企业信用良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优,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从而拉动市场需求;投资更是这样,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保障,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4.它是提升经济整体素质的需要。
过去,各地区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相互之间就激烈地争项目、争资金,发展自己的经济体系。这种竞争表现为本级政府向上级争取经济资源,对本地区的经济进行计划、控制和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地区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企业投资经营环境和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上。市场经济就意味着市场上大多数的经济资源要相对自由地流向效益高的地区,比如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人才等生产要素会积极流向投资经营环境好、投资回报率高的地区。而信用体系的建设无疑是改善企业投资经营环境、吸引市场生产要素、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
企业信用是国际市场运行的重要纽带,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资源,也是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灵魂。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变革意义在于将进一步加速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使我们加速走向市场经济、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信用的市场和社会根本无法与国际接轨,无法开拓国际市场,更难以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无法抗击发达国家强烈信用意识对我们造成的巨大冲击。因此,从企业信用的基础工作抓起,构建企业信用体系,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非价格竞争能力是入世后的迫切需要。
5.它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企业信用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信用观念弱化和企业信用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占总数的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越来越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守信用,信用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有的企业宁愿放弃客户的大量订单,而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致使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削弱,使交易方式向现金、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信用淡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同时也使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发挥效果。企业家的职业信誉,是企业家的职业道德、职业业绩的体现,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更是企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企业家过去的总结,也是企业家创造未来的投资源。
企业信用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融资。如果没有信用,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在自有资金狭小的范围内进行和维持,就不可能吸纳社会资金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就形不成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和能力;如果没有信用,生产和流通的速度达不到市场更新的速度,只能在自给自足的范围内维持,不可能使生产和流通的发展速度超过任何时代而飞跃前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企业产品质量的优劣,消费者满意的程度,生产和管理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大小,市场占有率的多少等等。而这一切,无不体现在企业信用上。企业有信,就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顺利获得发展生产需要的贷款,在证券市场上募集更多的资金,实施与相关企业的公平交易,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就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调动和鼓舞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一个无信的企业,很难被社会和消费者所认可,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前不久某地一个制药厂将过期的药品换上合格标签重新投放市场,被媒体曝光和有关执法机关查处后。企业领导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工厂关门,职工下岗,就是一个惨痛的实例。
企业守信是市场经济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经济伦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而实现的,而交易是要建立在严格的契约基础上,因此,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及运行方式来看,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它要求经济主体遵守规则,诚实守信。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效运作的基本原则,但仅有规则(如法规体系),而没有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不遵循一定的经济伦理,再好的契约也会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解决,也会极大地提高运行成本,破坏市场效率,中断后续的商品交换过程。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密,商品交换越扩展,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就越要求企业诚实守信。
为了最终获得长期、稳定的利益,企业必须诚信为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促进企业诚信,是大势所趋。尽管目前企业对利益的重视远甚信用,但信用为本终究会被广泛认同。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行为不规范,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有的守信,有的不守信。由于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称,以及各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少数不守信的生产经营者得以混水摸鱼、牟取暴利,使得守信的生产经营者反而难以生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规范,以及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提高,不守信的企业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和淘汰,只有诚实守信的企业才能屹立不倒。
企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资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信用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主要资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聚合要靠信用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比,信用资本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信用同资金、品牌、技术、管理、信息等一样,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融资、维系客户、扩大销售、建立品牌,还可使企业摆脱诉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是否守信的竞争比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产的竞争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企业信用是企业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身份证。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说过:“民无信不立”。晋商的钱庄,徽商的跨地域经营,宁波、潮州诸商帮扬帆四海的业绩无不与他们的诚信享誉天下有关。诚信,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也是当代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准则。对企业和企业法人而言,企业信用就是其经济身份证。客户和社会各方可以根据其信用水平高低决定与该企业交易与否和交易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