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将增开6个机场军民合用 缓解航班延误现象

2011-6-14 13:03:17

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为缓解“航班延误”,作为全国飞行管制的统一组织实施者,空军确定推出5项措施,力求有效缓解航班延误现象。

航班延误原因多样

2010年全国航班延误调研结果表明,在影响航班延误的因素中,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占42.3%,流量控制占26.1%,恶劣天气影响占20.9%,军事活动影响占7%,机场保障及其他因素占3.7%。

为把“流量控制”“军事活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空军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目前已确定5项对策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推进空域高效灵活使用,实现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

切实解决飞行繁忙地区飞行矛盾,实现骨干机场进离场航线分离,划定航路上限和下限,改进航路航线和飞行高度层使用方法,规范临时航线使用管理等。

民航占32%军航占23.51%

记者从中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了解到,中国目前实际可用空域面积为998.50万平方公里。其中,民航日常使用空域面积319.53万平方公里,占32%;军航日常使用空域234.72万平方公里,占23.51%。

开放60余个军用机场

“十二五”期间,空军将开放6个机场实行军民合用。此前,空军已开放63个机场、关闭(调整)380个训练空域,大力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民航事业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空军开放了63个军用机场,共计对93个机场进行了迁建调整或军民合用。

低空管理改革或明年推开

记者从空军司令部航空管制部获悉,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相关法规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中,有望明年在全国推开。

附:5大对策措施

——树立空域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理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推进空域高效灵活使用,实现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

——切实解决飞行繁忙地区飞行矛盾,实现骨干机场进离场航线分离,划定航路上限和下限,改进航路航线和飞行高度层使用方法,规范临时航线使用管理。

——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完善航空运营管理机制,采取“削峰填谷”等方法,合理安排航班时刻,延长航空运营时间。

——推进军航训练飞行模式改革,积极推进空域分时分层使用,使军事飞行训练空域得到更高效利用。

——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在西部地区实施雷达管制进程。对已实现雷达管制的地区,在符合安全间隔规定的前提下,尽量缩小飞行间隔,提高管制运行效率。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航班延误是中国航空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累积叠加形成的综合性问题,涉及政策法规、运行机制、综合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解决航班延误问题,需要各方协力、综合治理。

国内航班平均延误1小时 空域改革已在两地试点

记者从中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了解到,近年来,航班延误数量逐年上升,延误易发地域逐渐扩大,由过去主要集中在京沪穗三地,逐步向大连、青岛、厦门、成都、西安等城市扩散。2010年,国内航班平均延误约1小时,部分航班甚至延误4小时以上。【详细

我国低空空域改革有望明年在全国推开

记者从空军司令部航空管制部获悉,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相关法规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中,有望明年在全国推开。这位负责人说,正在进行的改革试点,将低空空域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三类,高度范围原则确定为真高1000米以下,实施分类管理,逐步降低对低空飞行的运行要求。